一台台工业机器人,灵活地摆动机械臂来回取货,工人们操作着电脑,热火朝天地组织生产。
在汽车电池制造部智能化车间背后,是一支“技术硬、打仗牛、学习强”的尖刀团队,他们忠实践行“奋斗者为本”理念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同时间赛跑,与困难较量,为金年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动能。
在2021年度集团总结表彰大会上,汽车电池制造部获得“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小创新,大贡献
汽车电池制造部产线自动化程度高,但产量一直提不上来,距离公司要求、任务目标有一定差距。为找出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点,车间负责人联合设备部对整条产线进行了多次排查,测算下来,他们发现冷却系统耗费生产时间过长,相邻工序之间衔接不流畅,出现“瓶颈”工序,影响生产效率,急需改造。
针对这一问题,生产管理部负责人召开小组讨论会,对冷却系统改造方案进行讨论,各工序上的负责人你一言我一语,从技改创新、提质增效、节能降耗等方面分享各自观点。最终,大家一致认为,只要增大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流量,减少冷却时间,就能够提升产能。
会后,电池车间联合设备部立刻开始对冷却系统进行详细“解剖”,他们选择了一条生产线作为试点,进行反复检测和试验,在冷却水流量计、管道、电磁阀等几个关键点进行扩容,这样一来,冷却水流量增加了,从而减少冷却时间,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。
同时,为确保供水压力等问题,他们还详细检查、优化外围供水系统及管道压力表,保障系统良好运行。这一方案的成功实施,让原本“棘手”的难题迎刃而解。
“样本”改造成功后,工程部利用车间员工交接班的时间,对所有冷却系统进行全面改造。一个月下来,产量就提升了3万多只。
“通过一个个小创新优化工艺、提升能效的例子,在金年会·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|有限公司这儿还有很多,正是因为这些‘金点子’,才能结出高效生产的‘金豆子’。”生产管理部副总监张小亮说。
36小时不下生产线
去年6月,长兴气温高达三十多度,汽车电池制造部全体员工的内心也像这天气一样燥热。
在刚刚结束的“618新品发布”活动上,金年会亮相的新品电池备受青睐,各地客户纷纷要求增加订单,但车间原有的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单量,如果失去这些订单,将会给公司带来损失。
“没有条件,创造条件也要上!”
“艰苦奋斗是金年会的传家宝,什么时候都不能丢!”当车间工段长李彪得知情况后,立即说道。
车间内,工人们开始加班加点赶生产,所有生产线开足马力全力运转,汽车电池产品成批下线。每台运转的机床就像一个小火炉,向外散发着热量,汗水浸透了李彪的工作服,但他手上的操作没有丝毫懈怠,依旧娴熟飞快。
正值生产关键时刻,进入“战斗状态”的李彪连续36小时不下生产线。困了,就在生产线旁的仓库里,临时搭个简易支架作为床,打个盹;饿了,就让同事帮忙带个饭,随意扒拉几口,就一心扑到生产上去了,正是这份拼搏劲,深深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。在他的带领下,原来每月产量不足10万只电池的装配车间,在6月份达到了18万只,到7月份的时候,产量突破了20万只,整整翻了一番,顺利渡过了订单生产交付的“高峰期”。
“铸将工程”实现“所学即所用”
铸炼一支尖刀团队,除了创新和奋斗,还和学习是分不开的。
2021年,汽车电池事业部启动创新大讲堂“铸将工程”系列课程,让整个团队更为系统性地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,大多数讲师拥有丰富的业务实操经验,能够实现“所学即所用”。
让车间主任杨顺风印象尤为深刻的是,课程里的教材、案例、讲师和设备,紧密贴合生产一线管理。“通过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,老师会把实际上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细节,反复提示和演示操作,这样一来,印象更深刻了。”
培训结束后,杨顺风把课上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产中,不仅在品控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,同时还调动了一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。
在金年会,像汽车电池制造部这样的尖刀团队还有很多,他们的成绩和荣誉背后是提质增效里的“新劲”, 是生产实践中的“冲劲”,是学习培训下的“勤劲”,更是对金年会文化的实践与传承。